问: 什么是心理咨询?
答: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含义有二:
一、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心理咨询中有普遍意义。二、帮助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除此之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问: 哪些人需要看心理咨询师
答: 在西方发达国家,上到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均把看心理咨询师视为一种正常生活消费。看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解决自己的心理疾患,而更应该是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健康,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这些人必须看心理咨询师: 情绪低落或情绪不稳,时间超过三周未缓解; 长期躯体不适,经躯体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改变; 人际关系出现严重问题; 自觉工作压力过大; 长期失眠; 遭遇重大生活挫折; 长期家庭纠纷; 儿童学习困难。
问: 心理咨询有哪些方法?
答: 有人做过统计,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心理咨询的方法,但获得广泛认可的只有三种,即:精神分析(动力学)、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治疗方法。其它方法如认知治疗,结构式、系统式家庭治疗等也在蓬勃发展中。怎么知道哪种方法最适合, 您没有必要过多考虑哪种方法对您最有效。咨询师自会做出判断和决定。过多地注意方法的异同会被理解为下意识地拒绝治疗的行为。
问: 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到底什么关系?
答: 心理障碍是什么? 心理障碍几乎是人人都可能遇到,如失恋、落榜、人际关系冲突造成的情绪波动、失调,一段时间内不良心境造成的兴趣减退、生活规律紊乱甚至行为异常、性格偏离等等,这些由于现实问题所引起的情绪障碍,为心理障碍。
此外,心理咨询也适用于神经症,包括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以及人格问题等。
精神病是什么? 精神病指的是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识、情感、行为和意志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许多精神病人有妄想、幻觉、错觉、情感障碍、哭笑无常、自言自语、行为怪异、意志减退,绝大多数病人缺乏自知力,不承认自己有病,不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常见的精神病有: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更年期精神病、偏执性精神病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病等。
其实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 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 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1、性格改变。性格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比如表现孤僻,不愿见人,常常发呆,独自发笑,悲观厌世,对人冷漠,对事物的兴趣降低,整天疑神疑鬼,情绪多变,对他人怀有敌意,无故发脾气或者紧张恐惧,长期回避社交和工作等。
2、行为异常。行为作派变化明显或者变得让人不可理解了,比如表现长时间照镜子,整天不洗脸梳头,工作能力下降,睡眠日夜颠倒,走路爱靠墙根,穿着打扮怪异,好对人和事纠缠不清,整日卧床不起,好管闲事,无故摔或者砸毁物品等。
3、言语异常。说话的方式方法变得不正常了,比如自己和自己说话,无故大吵大闹,满口脏话,与实际不存在的人对骂,说的话或者深奥难懂,或者不符合逻辑,或者前言不搭后语,爱提一些荒唐的问题,说背后有人议论自己,窗外有人说自己的坏话。
问: 青少年厌学、早恋、叛逆与心理是关联的吗?
答: 青少年厌学、早恋、叛逆只是问题表象,本质是心理、学习与能力问题,根源却是家庭、学校与社会问题。人为什么而活着?社会压力如此之大,而家庭作为每个人心灵的港湾,却因为父母日趋严重的焦虑而变得不再温暖和放松。那些不堪生活重负的父母,在无法自我调试中把这种焦虑转嫁给了孩子,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处于这种焦虑的状态中。没有快乐的童年,没有放肆的少年,孩子们成为学习的机器。他们没有机会学习关于生活的一切,没有机会感受生命的美好,他们的人生目标只剩下“学习学习学习”。开始的时候,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与父母对抗。但是,对抗的结果是更加强烈的压制。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孩子慢慢停止的反抗,开始变得很乖巧、很听话,按照父母的要求完成所有的任务。这种失去自我的生活方式,随着他生命历程的推进而慢慢形成一种病态的心理。最终,他们中有些人备受折磨后选择放弃生命;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逃避,活成了行尸走肉。厌学、早恋、叛逆便应运而生。
那些自杀的博士甚至有着很高社会地位的优秀人士,为什么会选择自杀。真实的原因很简单,每一个放弃生命的人,都已经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患上”空心病”在当代非常普遍。而那些活着的“发条人”,他们失去的不是生命,却是灵性,是精神世界的死亡。
针对青少年厌学、辍学、早恋、严重叛逆、情绪障碍等问题,对孩子现有成长生态实行短期隔离,采用行为及体能训练、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和体验式教学等手法,从问题本质层面多维度引导培养孩子的认知和行为能力,修复心理状态,同时在问题根源层面上针对家庭关系和亲子关系进行调整。让家庭成为孩子成长的温暖港湾,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爱的支持中珍爱生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问: 成年巨婴心理是一种心理缺失?
答: 成年巨婴心理是一种心理病态。心理滞留在婴儿水平的成年人,可称为巨婴。巨婴有很多可怕的心理和人格障碍, 如偏执分裂、非黑即白、你死我活、把想象等于现实等等, 而其中最原始, 也最可怕的, 当属全能自恋。其中最主要的的两个特质:
一是“全能自恋”,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是一种非常有杀伤力的病态。它导致一个人把全世界都当成自己的所属品,不能平等对待别人,甚至不把其他人当做生灵,这种心理其实是婴儿早期都会存在的一种心理,它在教育学中被叫做“自我中心化”。全能自恋(又称全能幻想),指婴儿们由于哭闹时常常能得到愿望的满足因此产生自己无所不能或有超能力的幻想, 这种心理病症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幼儿阶段由于缺乏正确照顾而导致的心理缺失。对幼儿阶段的孩子而言,其对自身需求的定义不过是饮食、睡眠、排泄和安抚。若这些基本需要无法得到监护者的照顾,便会产生强烈的无助感,久而久之无助感会演化成一种心理缺失,从而致使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反反复复回到全能自恋的状态。
二是“偏执分裂”,他们满足于自己的想象世界,脱离现实。有巨婴心理的人一方面内心很牢固,另一方面却很脆弱。内心的牢固是为了保护其脆弱,所以他们不能接受质疑,一旦受到质疑就会强烈抵触;不能接受非自己预期的对待,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会陷入忧郁;不能接受挫折,一旦遇到挫折内心就会破碎。只有拥有这两种特质的成年人,才能被称为巨婴心理。
问: 抑郁症的特征?
答: 常见症状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悲观,思维迟缓,缺乏主动性,自责自罪,饮食、睡眠差,担心自己患有各种疾病,感到全身多处不适,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
消极悲观。患者的内心十分的痛苦,悲观,绝望。感觉生活没意思,是一种负担,没有什么好留恋的,这种患者就产生轻生的念头和行为。对事物失去兴趣。对生活失去热情,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这是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患者常常闭门独居,不喜欢出行。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向医生述说:生活没意思,什么事情都高兴不了。不同程度的抑郁心境。轻度的患者会感到忧伤,悲观,绝望;严重的患者会感觉生活已经麻木,没有乐趣,整天闷闷不乐。
自我评价低。这也是抑郁症的一个症状之一。患者对生活产生消极的情绪。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一无是处,感觉前途一片黑暗,看不到希望。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无价值感、无助感,严重时可出现自罪、疑病观念。长期处于这种思想中,患者就容易产生轻生的念头。
常见病因 - 遗传因素: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患病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概率越高。一级亲属患病的概率远高于其他亲属,这与遗传疾病的一般规律相符。
生化因素:儿茶酚胺假说:主要指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与大脑突触间隙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的浓度下降有关;由于很多抗抑郁剂,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或者选择性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等使用后,虽然大脑突触间隙这些神经递质的浓度很快升高,但抗抑郁的效果一般还是需要2周左右才会起效,因此又有了5-HT和NE受体敏感性增高(超敏)的假说;
心理-社会因素:各种重大生活事件突然发生,或长期持续存在会引起强烈或者(和)持久的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鉴别、诊断标准 - 排除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主要跟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内源性抑郁症:包括单相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既有抑郁发作,也有躁狂发作),以及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抑郁症。
2、体因性抑郁症:各种身体和神经疾病所致,也包括药物和各种有害物质所致者。
3、心因性和反应性抑郁症:心因性抑郁症照例一生只发作一次。如果发作两次,应该视为偏离常态的人格之反应,或者根本就是内源性抑郁症。
问: 什么是DBT疗法?
答: DBT疗法即辩证行为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那些努力控制情绪,压力,关系和冲动行为的人。 最初用于边缘性人格障碍,但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双向情感障碍。DBT结合了认知 - 行为 - 治疗和正念练习。 它基于生物社会理论,该理论认为问题是从生物/生理化妆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管理情绪的困难。 DBT治疗师采取富有同情心的观点,在帮助您改变和实现目标的同时接受您的身份。
DBT技能培训由四个模块组成:核心正念,痛苦承受,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有效性。 它们旨在专门帮助个人更好地管理行为,情绪和思想。 目的是帮助那些经历愤怒或表达愤怒,情绪抑郁,烦躁或焦虑,激烈或混乱的关系,冲动,压力和空虚感的人。
核心正念教会一个人如何集中注意力和注意力。 遇险容忍使人们接受当前的情况以及危机生存技能,以减少从事有问题行为的可能性。 情绪调节技能包括学习识别和标记当前情绪,识别变化情绪的障碍,减少情绪反应,增加积极情绪和改变情绪。 人际关系有效性技能教授有用的策略,用于询问人们需要什么,说不,以及应对人际冲突。
这四个技能模块包括两组接受导向技能(正念和痛苦承受)和两组面向变化的技能(情绪调节和人际关系有效性)。